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合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基金重大项目“中亚成矿域斑岩大规模成矿”代表团考察智利世界级斑岩铜矿床
2015-09-07 | 作者:矿产室 | 【 】【打印】【关闭

  201587日至22日,应智利北部天主教大学(Universidad Católica del Norte)地质科学学院Eduardo Campos副教授的邀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亚成矿域斑岩大规模成矿”资助下,我所组织项目组成员对智利北部安第斯山世界级斑岩铜矿床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代表团以肖文交研究员为团长,由我所以及合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的15名研究人员组成。 

  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智利铜矿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智利中北部的安第斯斑岩型铜钼金矿化带中,产出于俯冲相关的岩浆弧构造环境。我国作为世界上铜矿石进口量最大国家,是智利铜矿石出口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考察期间,代表团首先参观访问了位于安托法加斯塔的智利北部天主教大学。代表团成员与该大学校长进行了亲切地会谈,并就中智双方的地质以及相关学科发展现状增进了解,希望寻求相关领域的合作。随后,在Eduardo Campos副教授的带领下,代表团分别考察了中生代Mantos Blancos铜矿和新生代Lomas BayasSierra GordaChuquicamataEscondida-Escondida Norte-Zaldivar铜矿,对这些矿床的容矿围岩、成矿斑岩、矿化蚀变分带和次生氧化富集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采集了大量研究样品。 

  同时,代表团也对智利北部安第斯陆缘弧的不同岩石单元和构造地质现象进行了考察,主要观察了陆缘弧西缘近海沟的侏罗纪中性闪长岩体和安山岩,向东迁移的新生代中基性辉长-闪长岩体、中酸性火山岩和弧前沉积杂砂岩,由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引起的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与新生代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的Laco铁矿。 

  通过对智利北部世界级斑岩铜矿和安第斯陆缘弧的考察,项目组研究人员加深了对洋陆俯冲环境典型斑岩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安第斯型活动陆缘弧构造地质特征的理解,将促进项目组研究人员深化认识中亚成矿域斑岩大规模成矿的特征、探索中亚斑岩成矿与俯冲型斑岩成矿的异同。 

代表团成员与智利北部天主教大学校长进行会谈

代表团考察Chuquicamata斑岩铜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