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秦克章研究员邀请,国际著名花岗岩矿床学家、日本地质调查所特别顾问石原舜三(Shunso Ishihara)先生于7月25日至8月5日到我所开展学术交流和联合野外考察。
7月26日上午,石原舜三先生在矿产室学术交流会上做题为“Some pertinent features of the granitoids related to porphyry Mo deposits”学术报告。高俊、曾庆栋、张连昌、张宝林研究员,李光明、薛国强副研究员和来自固体矿产室、岩石圈室、特提斯中心以及兄弟单位的50余位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博士后赵俊兴主持。
石原舜三先生详细介绍了全球著名的斑岩钼成矿带——美国Colorado钼矿带中Climax、Henderson、Questa等超大型斑岩钼矿的矿床地质和成矿相关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两类不同斑岩钼矿成矿相关岩浆岩的差异:产于裂谷环境、富氟的高品位斑岩钼矿与碱性的、高度演化的、地壳起源的岩浆相关,而产于弧环境、贫氟的低品位斑岩钼矿的形成则与起源于地壳或较深源的分异二长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同时,还就“斑岩钼矿与古老基底之间的联系”、“基性岩浆活动在斑岩钼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与在场师生互动交流。
7月28日至8月5日,在秦克章研究员陪同下,石原舜三先生实地考察了我国东北新发现的两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黑龙江伊春鹿鸣斑岩钼矿和加格达奇岔路口斑岩钼矿。这两个矿床分别属于低氟型和高氟型斑岩钼矿,它们在岩浆岩特征、围岩蚀变分带、矿化特征和成矿地质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成矿岩体有一定相似性,磁化率较高,同属“磁铁矿系列-I型”花岗岩。在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石原舜三先生围绕“花岗岩与成矿”这一主题,与我所科研人员、中铁资源公司鹿鸣钼矿、黑龙江有色706队、金欣矿业公司技术人员等深入探讨。
此次交流考察活动将有力推动相关学科关于斑岩钼矿及其成岩成矿过程的研究,助力区域勘查评价工作。
石原舜三先生简介
石原舜三先生(Shunso ISHIHARA)是国际著名花岗岩学家与矿床学家。1934年出生于日本广岛。1956年学士毕业于广岛大学,随后在日本地质调查所开始职业地质生涯。1961-1963年在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70年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石原舜三先生长期致力于花岗岩类型、氧化-还原状态与成矿作用研究,是磁铁矿-钛铁矿系列花岗岩分类的提出者,强调地壳碳质在产生钛铁矿系列岩浆中的作用。对日本岛弧、东亚、东南亚、北美西部、南美、澳洲等地区花岗岩类型、氧化状态与相伴矿床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学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承认。他是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29th IGC,1992)秘书长,第五届赫顿火成岩国际会议(Hutton V,2003)主席。1999年获得美国经济地质学会银质奖章(Silver Award),成为该奖自设立以来第二位来自北美以外的获奖者。2009年荣获国际应用矿床学会(SGA)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澳大利亚科学院(AAS)终身成就奖。
(固体矿产室 李真真供稿)
会议合影
野外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