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合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我所科研人员参加第十二届国际镍铜铂族元素矿床会议
2012-07-03 | 作者:矿产室 | 【 】【打印】【关闭

2012年6月16-17日,我所秦克章研究员、韩春明副研究员、博士后唐冬梅和博士生毛亚晶、薛胜超参加了在贵阳召开的第十二届铜镍铂族元素矿床国际会(IMSS)。本届会议旨就世界范围内岩浆铜镍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作用、特别是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和与之相关的镁铁-超镁铁岩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铂族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南非、印度、挪威、芬兰、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1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国际岩浆铜镍铂矿床方面的主要专家学者如:加拿大Toronto大学荣誉教授,国际矿物协会及美国地质协会前主席Naldrett A.J.、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著名矿床学家、岩石地球化学家Reid Keays教授、美国Indiana 大学同位素矿床地球化学家Edward Ripley、资深科学家Chusi Li、加拿大Qubec大学地质系教授Sarah-Jane Barnes、《Mineralium Deposita》杂志副主编、加拿大Laurentian大学地质系教授Lesher Carl Michael、法国Université de Grenoble教授Nicolas Arndt、《Economic Geology》杂志副主编、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Steve Barnes博士、芬兰Oulu大学教授Wolfgang Maier、南非Witwatersrand大学教授Allan Wilson、俄罗斯Vernadsky学院的基性岩浆结晶演化热力学模拟专家Ariskin Alexey教授、香港大学周美夫教授等均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前安排了3天的学术讲座短训班,由AJ Naldrett, Sarah-Jane Barnes, Edward M. Ripley, Steve Barnes, Michael Lesher, Reid Keays, Nicolas Arndt, Wolfgang Maier, Chusi Li 九位国际知名学者,系统讲述了岩浆硫化物矿床成因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型及找矿标志。

我所5位参会者,作了5张展板交流,内容包括新疆图拉尔根大型铜镍钴矿床的通道式成矿模型与结构、香山西Ti-Fe与Cu-Ni矿化共生条件的矿物学证据、香山杂岩体辉石成分及其成因意义、黄山东含铜镍复式岩体的矿物化学及其演化与深部矿指示、坡北地区含矿与非含矿岩体的对比等新近成果。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秦克章研究员做题为:Metallogenic environments for mafic-ultramafic Ni-Cu-Co sulfide deposits in eastern Tienshan and Beishan, NW-China: Overlapping of Early Permian plume to orogenic Belt的大会特邀报告,该报告为国内学者中唯一一个主题报告,针对东天山-北山地区二叠纪岩浆铜-镍-钴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和存在的认识分歧,已有的系统证据不支持二叠纪阿拉斯加型岩体(真正的阿拉斯加型时代更早)和单纯的造山带后碰撞成因,提出其为早二叠世地幔柱叠加于中亚造山带的新认识,北山地区熔融程度高,可能系地幔柱的头部,并建立了地幔柱结构模型,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诸多学者对该研究内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我所与会代表与A.J.Naldrett教授合影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采坑内会后考察人员合影

会后考察人员参观峨眉山二叠纪玄武岩二滩露头

(矿产室薛胜超唐冬梅供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