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芬自由报记者Olivier BUTEUX于2011年11月5日以“当中国人来探索阿尔卑斯”为题,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持的一项中法合作研究项目进行了报导,并在网页上转载(见图1),对该项目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译文附后。
图1 ledauphine.com网站截图
译文:
一条跨越沃克吕兹(VAUCLUSE)、德龙(DROME)、高阿尔卑斯(HAUTES-ALPES)和意大利的350公里剖面
当中国人来探索阿尔卑斯
道芬自由报记者:Olivier BUTEUX
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对于我们这里的山体有全然不同的意义。中国科研队伍第一次开始对阿尔卑斯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清晨教授告诉我们,中法大规模地学国际合作始于1979年,法国科学家到中国考察了青藏高原。现在,中国科学家开始对阿尔卑斯产生兴趣,此次研究的目的是认识阿尔卑斯外部带和内部带的地球动力学。
青藏高原五倍于法国的国土面积,有很多科学问题困扰着地球科学家,阿尔卑斯山脉虽然相对较小,却同样诱人。这两个地质体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形成于同一时代,是同一个大洋关闭聚合的结果。
“我们对于阿尔卑斯地表地质已经了然于心,但对其深部却知之甚少。”法国格勒诺布尔约瑟夫-傅里叶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的Stéphane Guillot教授如是说。因此在阿尔卑斯山实测一条地球物理剖面的想法油然而生。地质学可以让我们了解地表及其以下约10公里范围内发生过什么,而地球物理学可以将我们的视野扩展到地下50公里。
这条地球物理剖面从Bollène南侧开始,至意大利都灵市,全长350公里,途径Nyons,Gap南部,Durance河谷,Guil,Agnel山口等地。Stéphane Guillot教授又解释道:“在Gap的附近,存在一个盆地,我们并不知道其下地壳的组成,也不知道究竟是大陆型或大洋型。此次研究可一探究竟。”在不远的地方,是Phazy盆地及温泉。“那里是布力昂松冲断带的前缘,即阿尔卑斯造山带外带(Oisans,Écrins)和内带(Guillestrois和意大利)的界限。” Stéphane Guillot教授补充说,“我们会依据其几何形态,详细研究其深部结构,认识西阿尔卑斯外带和内带间的动力学演化过程。”
Queyras是研究重点之一。Guillot教授指出:“这个区域的平均海拔比阿尔卑斯山整体平均海拔要高,在其深部必定有某种力量使其持续抬升并保持至今。”此次项目将会在这里每5公里布置一台仪器,而不是通常的每50公里一台仪器。
“现在,固定地震台站过于分散,每50公里才有一个台站。”同样来自于法国格勒诺布尔约瑟夫-傅里叶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的Anne Paul教授说,“我们需要每5公里一个台站”。Paul教授是CNRS(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主任,也是INSU-CNRS(国家行星科学研究所-科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流动地震台站仪器中心Sismob的科研负责人,她对法国的地震台站布局十分了解。
所有新的流动地震台站将会在明年布设完毕。明年春天,中法意研究人员会首先进行野外观察,确定下60个台站的位置,这对于后续研究至关重要。项目的仪器花费约为40万欧元,而整个研究计划预算将在150万欧元左右。
现在,整个项目已经启动。今年9月底至10月初,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已经和格勒诺布尔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波尔多大学和尼斯大学的同行一道,对这条著名的地质路线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Stéphane Guillot教授总结说:“能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相当幸运。我们正在进行对比利牛斯山的观测,并对阿尔卑斯做过一些研究。我们与中国科学家的相互合作必定能提高研究的效率,他们已经获得了4年的项目资助。”
(褚杨译,王清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