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奥尔良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ISTO)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组织了阿尔卑斯构造地质学中法联合考察。考察于2010年6月2日开始,6月9日结束。奥尔良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J. Charvet教授、M. Faure教授和C. Chen教授撰写了西阿尔卑斯构造地质考察指南,并亲自到野外做现场讲解。来自国内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20位从事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研究的专家们参加了考察活动。
构造地质考察路线从西向东横穿Dauphinois、Briançonnais、Piemontais、Inner Crystalline Massifs、Austro-Alpine、Ivrea及Prealps等7个构造带。考察团对欧洲板块盖层褶皱-冲断带(Dauphinois、Briançonnais和Prealps)、非洲板块的基底、夹在二者间的侏罗纪洋壳基底及沉积物构成的蛇绿岩、以及在两板块碰撞过程中的俯冲变质产物等进行了考察。J. Charvet教授和M. Faure教授在现场对西阿尔卑斯的地层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考察团中方成员在考察过程中不时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见解。考察结束后,考察团又进行了半天总结性讨论,J. Charvet教授和M. Faure教授做了答疑,中方成员提出了自己对西阿尔卑斯的认识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法方对中国考察成员的认真态度和思考之深表示满意和佩服。
中法双方共同强调,在构造地质学研究中,观察是第一位重要的,离开对地质现象准确而客观的描述就失去了建筑构造大厦的基石,阿尔卑斯能长期成为世界性构造教科书,其根本就在于此。从板块构造理论诞生前阿尔卑斯推复体构造的提出,到1984年阿尔卑斯Dora Maira超高压变质岩的发现,无一不体现了阿尔卑斯地质学家认真观测、独立思考的求真精神。
朱日祥院士(前排左二)带领考察团在野外听J. Charvet教授(前排右二)讲解阿尔卑斯地质
中法科学家讨论阿尔卑斯造山带的“三明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