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党支部 何兰芳
2016年7月7~8日,在追思“邢台大地震”50周年、祭奠“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为学习和践行党章党纪和“三个面向”等重要讲话,以地震学为主要学科特色之一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在唐山地震纪念馆和地震局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和实践活动。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唐山发生了一场举世罕见的7.8 级地震。震级为七点八级,震中裂度为十一度。造成唐山、天津、北京地区死亡二十四万二千多人,重伤十六万四千多人。我国当时著名的工业城市唐山被夷为一片废墟。这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震后四十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唐山人民不等不靠,艰难而顽强在地震废墟上建立了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各项经济指标已重新跃居河北省前列。这是一次共产党领导的人类征程的壮举,是中国人民群体智慧和力量的写照。
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中都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唐山,已建立了先进的地震预防监控系统,不仅可以服务本地,还能为京津地区的地震监控、为全球地震的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在建筑防震、动力机车、石油化工、钢铁、陶瓷等行业,唐山也走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前沿。在唐山灾后重建和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在其中发挥了核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推动和促进科技的发展和推广。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深刻地体会了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深刻意义和内涵。
早在1966年的河北邢台发生地震后,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顾功叙和翁文波又义不容辞地走上用地球物理来抗击地震灾害的前线,分别致力于地震的预测、预报研究。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我国的地震科研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飞速的进步。深部室在这一洪流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建设了独具特色的地震学学科点,在地震研究前沿占领了一席之地,吸引了全球著名的地震学家来所交流参观,同时为国内地震研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大地震40周年之际到地震现场的“两学一做”活动,为我们再现了灾难面前广大党员“严于律己、舍己为人”的生动场景,让我们感受了大灾面前党和中央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让我们体会了中华民族团结有爱的传统美德。同时,让我们深入思考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深切领悟了科研工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必要性和深远意义。
牢记“三个面向”,对于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和选题,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特提斯的关闭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全球地学界面临的前沿问题,在选择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我联想到我国的铬铁矿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超过90%,且长期高居不下,国家有着重大的需求并以列入我国的紧缺矿种。在这一背景下,我在罗布莎岩体研究课题中将铬铁矿勘探也纳入了研究内容,在团队共同努力下,2013年发现我国规模最大、品位最优的铬铁矿矿体,实现了我国铬铁矿30年来最大的勘探突破。牢记“三个面向”,不忘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在紧盯世界科技前沿的同时,服务国家需求,面向国民经济建设,我们争做科研领域的合格党员。